人有八疵,事有四患

且人有八疵,事有四患,不可不察也。非其事而事之,谓之摠;莫之顾而进之,谓之佞;希意道言,谓之谄;不择是非而言,谓之谀;好言人之恶,谓之谗;析交离亲,谓之贼;称誉诈伪以败恶人,谓之慝;不择善否,两容颊适,偷拔其所欲,谓之险。此八疵者,外以乱人,内以伤身,君子不友,明君不臣。所谓四患者,好经大事,变更易常,以挂功名,谓之叨;专知擅事,侵人自用,谓之贪;见过不更,闻谏愈甚,谓之很;人同于己则可,不同于己,虽善不善,谓之矜。此四患也。能去八疵,无行四患,而始可教已。

——况且人有八种毛病,四种祸患,不可不明察。并非自己分内的事而去做,叫做管事太多。人家不理睬而去强进忠言,叫做巧佞。通过揣测别人的心意而说出一些迎合的话,叫做谄媚。不分是非而言说,叫做阿谀。喜欢说别人的坏话,叫做谗言。离间亲友,叫做陷害。称赞诈伪的人来败坏道德的人,叫做邪恶。不分善人和恶人,善恶都予容纳且和颜悦色地对待,暗中引出别人心中的欲念,叫做阴险。这八种毛病,对外会祸乱别人,对内会伤害自身,君子不和他交朋友,圣明的君主不用他做大臣。所谓四种祸患:喜欢经营大事,改变常规,用来谋取功名,叫做贪多。专用私智,独擅行事,侵凌别人,刚愎自用,叫做贪婪。有错不改,听到规劝反而变本加厉,叫做执拗。别人赞同自己就肯定,如果不赞同自己,即使是好也不以为好,叫做自负。这就是四种祸患。能够除去八种毛病,不去做四种祸患的人,才是可以教育的。

孔子愀然曰:“请问何谓真?”客曰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故强哭者虽悲不哀,强怒者虽严不威,强亲者虽笑不和。真悲无声而哀,真怒未发而威,真亲未笑而和。真在内者,神动于外,是所以贵真也。其用于人理也,事亲则慈孝,事君则忠贞,饮酒则欢乐,处丧则悲哀。忠贞以功为主,饮酒以乐为主,处丧以哀为主,事亲以适为主。功成之美,无一其迹矣。事亲以适,不论所以矣;饮酒以乐,不选其具矣;处丧以哀,无问其礼矣。礼者,世俗之所为也;真者,所以受于天也,自然不可易也。故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于俗。愚者反此。不能法天而恤于人,不知贵真,禄禄而受变于俗,故不足。惜哉,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!”

——孔子既惊又愧地说:“请问什么叫真?”

渔父说:“所谓真,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。不精纯不诚实,就不能动人。所以勉强哭泣的人,虽然表面上悲痛却不哀伤。勉强发怒的人,虽然表面上严厉却不威严。勉强亲人的人,虽然满面笑容却不和善。真正的悲痛没有声音却很悲伤,真正的发怒没有发作却很威严。真正的亲热没有笑容却很和善。真诚蕴含在内,精神就会表露于外,这便是以真为可贵的原因。把真用在人伦上,侍养双亲就会孝顺,侍奉君主就会忠贞,饮酒时就会快乐,居丧时就会悲哀,忠贞以建功为主,饮酒以快乐为主,居丧以悲哀为主,侍养双亲以安适为主。建立美好的功业,是不求任何行迹的。侍养双亲,旨在安适,就不必考虑用哪种方法。饮酒旨在快乐,就不必选择用何种饮酒的杯具。居丧是要悲哀,就不必讲究哪种礼节。礼节,是世俗之人设置出来的。纯真,是秉受于天然的,它出于自然而不可改变。所以圣人取法自然,贵重纯真,不受世俗约束。愚蠢的人与此相反。他们不能取法自然,却担心不能与世俗相合,不知道贵重纯真,而随从世俗变化,所以总不知满足。可惜啊!你早就被虚伪的世俗熏染,而听到大道太晚了!”

引自 渔父